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美“芯”機算盡只能幫倒忙 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7月2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美國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保持著領先地位,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芯片生產和研發方面的快速進步。遺憾的是,美國試圖通過施加出口管制來阻礙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此舉可能適得其反。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羅杰
美國芯片出口禁令適得其反
文章指出,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近期批評美國政府為限制中國獲取人工智能芯片而濫用出口管制,并指出這些措施未能奏效,反而促使中國加快了芯片研發和上市速度。
在黃仁勛看來,美國政府的出口禁令反倒讓一些中國企業受益,這些企業已經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智能芯片。四年前,英偉達在中國芯片市場所占份額高達95%,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50%。
事實上,中國企業早有預判,在美國采取限制措施之前就已經著手研發芯片。
中國成功的關鍵在于長期規劃,這些規劃通常延伸至未來數十年。多年前,中國領導層就意識到中美競爭在所難免,尤其是在高科技、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等領域。
去年12月,應對美國新一輪對華出口限制措施,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分別發布聲明,指出美國芯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中國相關行業謹慎采購美國芯片。
中國市場對美國至關重要
文章進一步表示,由于預見到美國可能推行不公正措施,中國采取了反制行動,包括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的出口可能會給美國經濟造成3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芯片出口禁令引發了本國芯片制造商的極大擔憂,尤其是考慮到中國企業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和計算機市場所占份額分別約為50%和15%。
2024年,英特爾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27%,英偉達的這一占比是13%。高通在2024財年營收達到39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
據總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安森美半導體公司估算,中國一半的電動汽車使用該公司生產的芯片。中國多年來一直是美國芯片的最大買家,不過中國企業也在加大對芯片研發的投入力度。近年來,國產芯片不斷發展,不僅獲得了中國企業的青睞,也贏得了外國在華企業的認可。
文章最后強調,干預全球市場競爭勢必損害有關各方的利益。美國政府本意是幫助本國制造商,卻誤入歧途,最終適得其反。事實一再證明,長期規劃是中國監管機構和企業的一大優勢,而企業只有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才能蓬勃發展。不幸的是,美國政府一意孤行,重蹈覆轍,現在是迷途知返的時候。
(英文原文刊發于《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