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為實體經濟插上“數字翅膀”
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開幕,人工智能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其重要議題之一。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石與血脈,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唯有主動擁抱數字化變革,主動觸網上云,才能煥發持久生機。
當前,實體經濟面臨著增長動能轉換、全球產業鏈重構等諸多挑戰,依托“數字”蝶變勢在必行。要通過深度融合為其賦能增效,重塑其內在邏輯與外在形態,助其突破發展“天花板”。
只有擁抱時代、順應潮流,抓住機遇、站在風口,才能贏得先機、贏得未來。在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的宏大圖景中,產業實踐已綻放出絢爛之花。數字和實體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相反,互相融合、彼此促進才能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同樣,上網觸云并非可遙不可及的“高精尖”,只要愿意、敢于嘗試,互聯網這一“最大變量”終將變成發展壯大的“有效增量”。
然而,插上“數字翅膀”絕非一蹴而就。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一些個體戶,數字化轉型意識不足。還有的領域,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還不夠深入,存在“兩張皮”現象,主動“上云”了,但迫于專業化人才的緊缺,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工藝及效率提升有限,數字技術賦能作用發揮不充分。不容忽視的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制約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融合發展。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立身之本和根基所在,數字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只有深度融合、相互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才會更加完備、更可持續。政府要加大對數字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各類實體要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加大數字化轉型投入,通過內培外引、雙向發力,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不斷開拓市場、占據主動。科研機構和高校要加強數字技術相關學科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加強產學研合作、校地企合作,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為實體經濟觸網上云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
數字絲路發展論壇搭建的不僅是一條技術的聯通之路,更是一條實體經濟的煥新之路、共同繁榮的普惠之路。我們要著眼未來、向遠處看,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共同為實體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